巴西大豆進口成本主導市場
據(jù)測算,7月份進口美國大豆到港平均成本3093元/噸,比6月份上漲3元/噸,美國6月船期對應美盤期貨7月合約、7月份到港的美國進口大豆,采集點價時間是4月9日至6月30日,接近3個月。同期進口巴西大豆平均成本3042元/噸,比6月份微跌7元/噸,比美國大豆進口成本低41元/噸;而巴西7月船期,8月中下旬到港的進口大豆成本為3072元/噸,上漲30元/噸,底部有所抬升。
由于美豆近期大幅上漲,隨之進口大豆成本逐步提高,截至上周四,美豆9月合約收盤1031美分/蒲式耳,巴西理論到港成本3250元/噸,比6月15日上漲280元/噸,漲幅9.4%。
目前進口巴西大豆數(shù)量明顯大于美國大豆進口數(shù)量,巴西大豆進口成本主導國內(nèi)大豆市場。按7月進口巴西大豆平均成本3042元/噸、豆粕沿海平均價格2780元/噸、豆油沿海平均價格5720元/噸計算,國內(nèi)沿海地區(qū)壓榨利潤為92.4元/噸;按目前港口分銷大豆3070元/噸計算,大豆壓榨利潤為64.4元/噸。按7月進口巴西大豆平均成本3042元/噸,對應國內(nèi)7月3日期貨1509合約收盤、豆粕2731元/噸、豆油5646元/噸計算,壓榨利潤為167.28元/噸(加工費和現(xiàn)貨升水相抵消),比6月26日增加113.87元/噸。
按上周四美盤8月合約收盤1038美分/蒲式耳,巴西7月船期理論進口成本3231元/噸,對應國內(nèi)7月3日期貨1509合約收盤價、豆粕2731元/噸、豆油5646元/噸計算,壓榨利潤為-21.7元/噸(加工費和現(xiàn)貨升水相抵消),比6月26日減少1.9元/噸。
按上周四美盤9月合約收盤1031美分/蒲式耳,美國7月船期理論進口成本3320元/噸,對應國內(nèi)7月3日期貨1509合約、1601合約、1605合約收盤價計算,分別虧損125.4元/噸、22.42元/噸、65.98元/噸,分別比6月26日減少43.4元/噸、53.01元/噸、37.42元/噸。
遠期大豆進口成本預期提高
通過進口成本分析不難看出,7~8月進口巴西大豆成本相對穩(wěn)定,但遠期進口成本有望逐步提高。
無論進口大豆成本均值,還是分銷大豆現(xiàn)貨,壓榨利潤已經(jīng)不錯。而進口大豆成本均值對應國內(nèi)期貨壓榨利潤高達167.28元/噸,基本接近5月初的利潤高點200元/噸附近。
在現(xiàn)貨壓榨利潤非常好的情況下,6月進口大豆850萬噸,7月進口大豆800萬噸,大豆供應充足。油廠只能選擇加大開工率,增加下游產(chǎn)品的供應,對下游產(chǎn)品有一定的壓力,導致壓榨利潤小幅回落。
由于遠期進口成本有穩(wěn)步提高的預期,壓榨利潤再回落至6月中旬以前的虧損境地不易,但以美盤期貨價格計算的進口大豆成本,相對應國內(nèi)豆油、豆粕期貨價格計算,全部虧損。不過虧損幅度不一致,說明國內(nèi)豆粕、豆油價格偏低,或者進口大豆成本偏高。
如何解決遠期壓榨利潤虧損?一是美豆期貨下跌,但美豆中線上漲趨勢已經(jīng)形成;一是國內(nèi)豆粕、豆油上漲或者補漲,才能把虧損填平,再有合理的壓榨利潤,達到良性循環(huán)。
短期現(xiàn)貨壓榨利潤高企,遠期壓榨大幅虧損,說明短期有回落可能,遠期有大幅上漲或者補漲預期。
6~7月份大豆進口量大幅增加,成本較低,加之豆粕超跌反彈,油廠短期采取挺粕略壓油策略。預計7月上半月豆油價格下跌空間不大,下半月后有望上漲或者補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