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:托市收購主導市場“好麥”價格走高
夏收剛過,生產小麥占全國四分之一強的河南省又一次喜獲豐收。據(jù)相關部門預測,今年河南8138.5萬畝小麥預計平均畝產800斤以上,總產量可達到660億斤左右,按常年商品率70%左右推算,今年全省小麥商品量約在470億斤。
大部分地區(qū)小麥品質好、價格高
今年河南省繼續(xù)執(zhí)行托市收購方案,小麥托市收購價格與去年持平,以2015年生產的國標三等小麥為標準品,白小麥、紅小麥和混合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均為每市斤1.18元。6月1日起,河南就自南向北陸續(xù)啟動了小麥托市收購。
6月17日,在中儲糧安陽直屬庫滑縣道口分庫,一輛輛售麥的卡車排著長隊等待著檢驗。“我們庫從6月12日開始收新麥,每天能收700多噸。今年滑縣的小麥品質較好,一等麥能占90%以上,二等麥不足10%,幾乎沒有三等麥。”滑縣道口分庫副主任牛福林說,糧庫嚴格執(zhí)行小麥收購政策,一等小麥每斤為1.22元。
在豫北滑縣,由于實施了高標準糧田建設,農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,機械化作業(yè)水平提升,科技服務配套跟進,小麥又獲豐收。在剛剛收獲的滑縣白道口鎮(zhèn)張莊村侯山坡的地里,侯山坡說:“今年的小麥產量不錯,每畝打了1100多斤?,F(xiàn)在小麥剛上市,價格雖是1.22元/斤左右,但比去年同期還是偏低,近期又忙于農活,等等再賣。”
在沈丘縣周營鄉(xiāng)一處糧食加工企業(yè),正在出售小麥的農民王珂為自家12畝地打出7500公斤的產量高興得合不攏嘴。經過儀器檢測,他家的小麥屬于三等混麥,市場收購價格為1.18元/斤。“和以前相比,今年糧食收購點的收購過程規(guī)范多了,都是憑儀器說話,該給多少給多少,沒啥說的,質量、等級、斤兩都公道。”領到萬余元糧款的王珂興奮地說。
據(jù)河南省糧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河南省大部分地區(qū)的小麥品質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,容重高,不完善粒低,小麥品質總體好。從收購的糧食品質來看,豫北、豫東等地小麥品質等級大多在二等以上,相當大的一部分達到了一等品質。
托市收購主導,市場初現(xiàn)“搶好麥”
根據(jù)正常年景測算,今年河南省小麥托市收購量約為1000萬噸。“已會同省糧食局、農發(fā)行河南省分行共同核定了兩批托市收儲庫點1272個,準備空倉容1200萬噸,做到‘倉等糧’。”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綜合處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在河南省鄭州中原國家糧食儲備庫大門旁,一張海報張榜公布實行托市收購價政策的糧食品種、收購價格、質量標準、水雜增扣量方式、結算方式和執(zhí)行時間等政策信息,不時有前來售賣糧食的農民在仔細閱讀。
“前幾天就開始大量收購市級儲備糧輪換和省級儲備糧輪換,現(xiàn)在的價格還是跟著托市價走。”鄭州中原國家糧食儲備庫副主任李保民介紹:“今年國家對儲備糧補貼資金下得晚一些,截至目前我們才收購了3萬噸。只要沒有人抬價,我們就按照國家最低收購價預計再收購1萬噸。”
在新鄭市,一位替企業(yè)收購小麥的李姓糧食經紀人說,每天從農戶收購的十幾噸的小麥,有的是直接幫農戶收曬、裝袋,價格在1.1元/斤左右,農民省事了對價格也比較滿意。
安陽市的湯陰是產糧集聚區(qū),也是面制品加工集聚區(qū)。今麥郎面粉(安陽)有限公司總經理熊光發(fā)介紹,現(xiàn)在已經出現(xiàn)爭搶收購小麥的現(xiàn)象了,“今年安陽的小麥品質普遍比較好,現(xiàn)在均價都收到了1.22元/斤,大部分小麥都超過了國家最低收購價,如果小麥容重超過標準我們給出的價格會更高。”
據(jù)河南省糧食局統(tǒng)計,截至6月20日,全省累計收購小麥37.6億公斤,但受5月份以來低溫天氣影響,今年小麥收獲期較往年推遲一周時間,收購量比上年同期減少38.5億公斤。
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專家認為,當前河南省小麥加工企業(yè)大多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(tài),出于成本控制考慮,收購積極性不高,而其他貿易主體對小麥價格后市上漲也不看好,收購積極性也有所降低,今年的托市收購仍將居主導地位。
低品質小麥收購形勢不樂觀“愁死人,由于品質達不到國家儲備糧收購標準,每斤只能賣1.05~1.1元。”息縣種糧大戶柳學友說,他種的1萬多畝小麥沒怎么賣。在柳學友的糧食儲備場,記者見到一大片麥子成袋堆放著。“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,等到價格高點一塊兒賣掉。”柳學友感覺今年的小麥價格不太合理。“息縣的小麥價格整體都不如去年,排除小麥品質,怎么說也要達到1.2元/斤。”
加上麥收時遇上連陰雨,柳學友只好啟用了自家的烘干機。“光烘干每斤就多花了我六分錢。”柳學友抱怨,今年本來是豐產,但照眼下這個價算,不能增收了。
南陽內鄉(xiāng)縣糧食經紀人楊海濱告訴記者,今年糧食經紀人在效益上也是最差的一年,收購的小麥品質不行,不完善粒太高。“現(xiàn)在好多經紀人因為收來的麥子質量不合格都在自己手中壓著,都賠錢了,現(xiàn)在我手中還壓著200多噸小麥。”
受夏收天氣影響,南陽市部分農民在收麥時將小麥混到了一起,導致整體品質都下降了。據(jù)中儲糧南陽向東直屬庫光武分庫負責人馬兵介紹,很大一部分小麥的萌動率超標,超過了10%就不符合托市糧收購的標準。
記者了解,今年信陽、南陽等地小麥收獲季節(jié)天氣不利,使得小麥整體不完善粒比重較高,品質普遍受到影響,但麥子的容重比較好。目前當?shù)叵嚓P部門已經開始采取解決措施,并協(xié)調組織一些面粉廠、飼料廠等糧食生產加工企業(yè)進行收購。
安徽:新麥質量下降收購進度放緩
安徽省小麥托市收購已經啟動有一段時間了,然而今年的小麥銷售狀況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“冷”。這究竟是什么原因?
6月上旬,記者在宿州市埇橋區(qū)農村采訪發(fā)現(xiàn),當?shù)貒屑Z站鮮有開放,私人糧站也很少收糧,農民的糧食大多存放家中,銷售不出去。6月11日,宿州麥收接近尾聲。往年這時,托市收購和私人收購都已大面積啟動,然而,其中,不完善粒比例為10%~20%的小麥約占兩成,不完善粒比例超過20%的小麥約占四成。
按照國家托市收購政策,不完善粒比例大于等于10%的小麥不得收購。“這么多年,全區(qū)不完善粒比例超過10%的小麥很少,不完善粒比例高過20%的小麥更是幾乎沒有,今年出現(xiàn)這種現(xiàn)象罕見。”埇橋區(qū)糧食局負責人說,他們采取進村入戶的方式,對全區(qū)小麥進行質量普查,發(fā)現(xiàn)不完善粒所占比重偏大。
在位于滁州市南譙區(qū)腰鋪鎮(zhèn)擔子社區(qū)的南譙國家糧庫,不少滿載著麥子的卡車停在糧站,卻遲遲不能過磅。糧庫工作人員說,今年因后期雨水較多,小麥收割延后,品質下降,特別是部分小麥不完善粒超標嚴重。據(jù)了解,滁州市全市約有一半以上的小麥有不完善粒,不完善粒超過10%。
6月19日,記者來到托市收購的定點企業(yè)安徽省機械化糧庫肥西分庫探訪。這里沒有記者想象中排隊售糧的熱鬧。只見幾個工人在曬場忙碌著曬糧,好半天才等到一輛賣糧人的貨車。
嚴店鄉(xiāng)的糧食經紀人王達貴告訴記者,今年送來的糧食有幾千斤,一天要送3至4車。但今年收來的小麥質量明顯不如往年,三等麥多,二等以上的小麥幾乎很少。除了質量差一些,價格賣不上去。其他都還好,隨時送糧來,隨時過磅驗質給錢。
糧庫負責人余善增介紹說,今年來售賣的小麥質量確實下降很多,主要是不完善粒高,所以糧庫里啟用了清理機對每天進庫的小麥進行清雜。周邊一些糧站由于沒有清理機,都暫時停止收糧。
市場化收購情況又是怎樣呢?記者隨后來到肥西縣嚴店鄉(xiāng)糧油有限責任公司,這是一家私人糧食企業(yè)。“我們一直正常收購,但收購價上不來。”老板馬家宏介紹說,他們在收購中也發(fā)現(xiàn)了今年小麥質量達標較低的情況。小麥質量差,價格自然降低。與往年相比,今年小麥入倉的進度明顯慢多了。
“盡管5月下旬國家就已公布托市收購政策,但直到6月10日起,埇橋區(qū)僅在糧食質量相對較好的4個鄉(xiāng)鎮(zhèn)啟動4個托市收購點。既要全力收購農民糧食,避免出現(xiàn)賣糧難,又要堅決為國家糧庫把好質量關。”埇橋區(qū)糧食局負責人直陳國有糧食收購企業(yè)所面臨的“兩難”困境。
記者看到,由于不完善粒較往年增多,加大了檢驗難度,大大延長了賣糧時間,托市收購點門前排成了長龍。而在其他各大國有糧站門口,每天都有許多農民前來打聽開磅時間。以往與國有糧站競爭的一些私人糧站,今年遲遲不愿收糧,原因就是擔心收購了不合格的糧食沒有銷路。
據(jù)悉,安徽省有關部門已經注意到這一動向。相關部門決定增加大型振動篩、風機等糧食整理設備以及更多相關信息,還請您繼續(xù)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,環(huán)球糧機網:http://www.weddingmemoery.com相應的人手,幫助農民將不合格的糧食盡量整理成合格的糧食。對于通過反復整理仍達不到收購標準的糧食,國有糧食收購企業(yè)將發(fā)揮主渠道作用,幫助農民聯(lián)系飼料廠等其他銷售渠道,為糧食尋找出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