業(yè)內人士預測,除少部分流入當?shù)厥袌龊皖A留下一年種子,將有超過九成種在俄羅斯的境外糧食返鄉(xiāng)回國。綏芬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預計,今年年末至明年年初經(jīng)由綏芬河公路口岸入境返銷大豆總量將達2萬噸,創(chuàng)近年新高。
盧布貶值引發(fā)的對外貿易沖擊波最先擊中的是中國農民在俄境內種植的糧食價格。今年,虎林東方星農場在虎林邊境對面的列索扎沃茨克市周邊包下2萬公頃土地,年產(chǎn)2萬噸大豆、8萬噸玉米。負責在俄羅斯開荒種地的朱經(jīng)理說:“今年盧布太低了,以1噸黃豆為例,今年價格比去年要低四五百塊錢,要想不賠錢,就得都拉回國內。今年我們農場大約有95%的糧食回運。”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俄中合作建立的種植業(yè)、養(yǎng)殖業(yè)和農產(chǎn)品加工業(yè)基地已有70多個,開發(fā)土地面積近40萬公頃。
黑龍江、吉林等省已累計在俄投資2億美元用來承租土地,開展種植合作。
“除了報關、檢驗檢疫等一系列程序外,海外糧食返鄉(xiāng)至少還要經(jīng)歷‘三道坎’:包裝、物流和中轉地。”牡丹江農墾管理局新友誼農場黨委書記董長順說,國內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求進境糧食不得散裝,必須打好包裝方能運進國內,這無形中給企業(yè)增加了包裝成本。
從2011年開始,虎林一農場職工孟勝利就開始在俄羅斯列索扎沃茨克市周邊種地。老孟說:“我們國內的農場有200多人,只有幾十萬畝地,大農機一上,大部分職工都閑下來。因為一臺(套)大農機只需四五個工人就能完成耕種。”而在俄羅斯,老孟負責的耕地面積超過農場幾倍,干活的工人才二十來人,每年4月初到10月末辛苦干半年,就能換回至少五六萬元的收入。
如今,雖然路途遙遠、費用繁多,大部分開荒軍團還是選擇把糧食從俄羅斯返銷回國內。一農場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以大豆為例,俄羅斯當?shù)厥蹆r每斤1.1~1.2元,國內大豆每斤2.1元,刨除每斤0.6元的運費及0.2元的報關費,每斤還能多出0.3元的利潤,“糧食回運,還是有賺頭的。”在密山、綏芬河等口岸,專門存放俄羅斯返銷糧食的產(chǎn)業(yè)園一派繁忙景象。黑龍江大豆協(xié)會副會長王小語說:“今年黑龍江省大豆產(chǎn)量預計達580萬噸,從俄進口大豆總量約幾十萬噸,不會對黑龍江省大豆市場造成沖擊。我們有巨大的勞動力資源、技術資源和機械資源優(yōu)勢,與俄羅斯形成天然的互補關系。未來的合作,必定是雙贏的結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