糧食儲藏的根本目的,是采用最經(jīng)濟、方便、快捷、有效的方法,保證儲藏的穩(wěn)定性,保持糧食品質(zhì)或延緩品質(zhì)變化。由于收獲季節(jié)遲,日光照曬少,秋糧自身水分很少散失,因此入庫時水分較高,給入庫后的保管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。我?guī)焯幱诤游髯呃任鞑?,氣候干旱,年平均氣?℃,夏季氣溫最高達37,冬季氣溫最低-30℃,季節(jié)變化明顯,晝夜溫差大,秋糧以玉米為主,收購時間一般在12月份左右,玉米原始水分偏高,但由于近年來種植結構的調(diào)整、收購主體的增加,為了搶抓糧源,必須收購高水分玉米,收購的玉米最高水分達22%,平均18%。 |
1 降水工作
秋糧降水是安全儲藏的首要工作。通常采用的降水方法有人工晾曬降水、機械烘干降水和機械通風降水三種方式。人工晾曬降水的方法,由于收購玉米數(shù)量過大,易受天氣的影響,增加了工作量,而機械烘干降水,會使玉米固有的色澤發(fā)生變化,因此,一般采用機械通風降水。其做法如下:
1.1 糧食的入庫
糧食在收購入庫后根據(jù)水分的不同,采用圍包散裝的形式露天儲存,垛底鋪設地上籠通風系統(tǒng)。每個露天垛長19 m,寬12 m,高3 m,儲存玉米400 t左右。垛底鋪設的地上籠通風系統(tǒng),一般采用一機二道,在糧垛兩端對立使用2臺風機。所使用風機型號為L4-72No.5離心式風機,風機功率7.5 kW。
1.2 操作方法及水分變化情況
秋糧收購入庫的時間大約在12月至次年元月份,在此期間,氣溫都較低。我?guī)?a >通風降水時間確定在3月份氣溫回升的時候。通風初期,氣溫13℃左右,而糧溫都在0℃~4℃之間,此時,每日在氣溫較高時間通風3 h~4 h,根據(jù)天氣情況間歇式通風。在糧溫接近氣溫的時候,再逐漸延長通風時間。
在通風的過程中,由于氣溫的逐漸上升,糧溫由底層向上層逐漸升高,水分亦由糧堆底層向中、上層轉移,上層會形成水分積聚,出現(xiàn)結頂現(xiàn)象,此時,根據(jù)氣溫延長通風時間,并對通風死角采取單管道引流。這樣,隨著氣溫的升高,糧溫亦不斷升高,水分下降速度增加,降至安全水分以內(nèi)即可入倉儲存。通風時間、糧溫與水分變化見表1。
1.3 通風效果及經(jīng)濟效益
根據(jù)通風試驗,所儲存的露天玉米垛,在水分降至安全儲藏水分之內(nèi),所需時間為250 h左右,單位通風量均符合降水通風要求。經(jīng)計算,水分每下降一個百分點,水分減量損耗率在1.2%以內(nèi),由于是一手糧的收購,加上所耗電費及二次裝卸費用,所創(chuàng)經(jīng)濟效益遠遠高于其它降水方式和進糧方式,且機械通風降水對玉米品質(zhì)影響小,因此,機械通風降水對高水分玉米是一種理想的降水技術。
1.4 注意事項
1.4.1 為達到安全儲藏和降水效果明顯,必須做到分水分儲存。
1.4.2 玉米由于自身的特性,容易發(fā)生結露、霉變,在有溫差存在的情況下,水分和雜質(zhì)是最易引起結露的因素,特別是通風初期,糧溫迅速上升,極易引起結露,因此,在入垛時要做好清雜處理,防止自動分級造成的雜質(zhì)積聚。
1.4.3 在通風過程中,水分由下向上逐漸下降轉移,在上層容易形成結頂,因此對上層要勤翻倒、勤檢查。
1.4.4 露天儲糧,需做好防鼠防雀及日常的衛(wèi)生清掃工作。
2 降溫工作
當秋糧的水分降至安全儲存水分后即可轉入倉房保管。但存在的問題是,在轉入倉房的時候,正是氣溫較高季節(jié)(6、7月份),這對安全儲糧又是一大隱患。因此,在秋糧由垛轉入倉后,為實現(xiàn)低溫儲糧,必須進行一次降溫通風。根據(jù)本地的氣候和我?guī)斓膶嶋H,機械通風降溫分兩個階段。
第一階段在9月份左右,氣溫開始下降,但糧溫還較高,此時應在最低氣溫段(晚11時至次日凌晨7時)符合通風條件的情況下進行降溫通風,主要目的是均衡糧溫和降低糧溫,為第二階段降溫創(chuàng)造條件。
第二階段在12月至次年元月初當?shù)貧鉁刈畹蜁r段,此時,可選擇在氣溫適宜的情況下進行機械通風降溫。機械通風降溫,需注意以下問題:
①通風時機的合理選擇,以降低能耗和水分的損失。
②做好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相結合的工作。
3 綜合評價
經(jīng)過降水、降溫兩個過程,既降低了秋糧水分,又實現(xiàn)了低溫儲藏。在常規(guī)儲藏期間,有效抑制蟲害發(fā)生,這樣既節(jié)省了熏蒸的費用,確保了儲糧安全,又真正做到了“綠色儲糧”。
經(jīng)過秋糧入庫后一年的保管工作,通過降水、降溫兩項措施,保持了秋糧固有的色澤及原有的品質(zhì),延緩了糧食的劣變,雖在時間上有一定的間隔性,但最終為今后的糧食安全儲藏及糧食輪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